前陣子和友人出來吃飯聊天。我們是三年前在一個共享空間裡認識的。那時他搞了個產品,搞了一陣子,他認為做不下去,然後和一位合伙做了另一家公司幫客戶做市場推廣的專項,其 後其中一名客戶就幹脆聘了他進公司的電子市場部內。
這次吃飯,各自聊過近況後,話題都不其然又回到我們之前為之死去活來的東西-創業。他認為做初創的人都是自私的,他們都在犧牲著家人的福祉來成就自己,又覺得當時這麼辛苦,都不知為了什麼?一方面所有事情都要自己一手一腳操辦,不懂寫程式,得邊學邊寫;不知怎樣找客戶,得硬著頭皮去碰不知多少的門釘;都是一個人在孤軍作戰。另外,錢也賺不多,而又總有這麼多可控及不可控的因素可使你滿盤皆落索。這樣把自己人生遊戲的難度調到地獄級,有必要嗎?後來和合伙人一起,又總是有爭拗,對整體發展方向,做事方式,對有限資源投放的看法都可能有歧見,最終不歡而散。沒合伙人有沒合伙人的煩惱,有合伙人也有合伙人的麻煩。反觀現在打工,工時穩定,收入穩定,收入是創業時的 10 倍。當時為何要如此作賤自己?
我隱隱感到他心底裡有一股氣,氣創業艱難,氣這麼辛苦到頭來一場空,氣那種孤單無援的感覺。而人本性就是趨吉避凶,所以連之帶出對創業,創業者的負面情緒,說很多創業者自以為是,說什麼要改變世界,影響世界,根本就是不知所謂。
我自己也在創業,很能感受這份心理。銀行存款再創新低,點算?合伴人在外面接 “part-time”,而和你一起創辦的項目真成了他的 part-time,怎辦?就連拍拖談戀愛的心情都沒有,很多時回到家,只想在沒人騷擾的夜晚一個人靜下來休息。
還是會問:這一切,為什麼?
這問題,我花了好幾年在反省。從知性角度,孟子當年也安慰過我們。他說「舜發於畎畝之中,傅說舉於版築之閒,膠鬲舉於魚鹽之中,管夷吾舉於士,孫叔敖舉於海,百里奚舉於市。故天將降大 任於是人也,必先苦其心志,勞其筋骨,餓其體膚,空乏其身,行拂亂其所為,所以動心忍性,曾益其所不能。人恆過,然後能改;困於心,衡於慮,而後作;徵於色,發於聲,而後喻。入則無法家拂士,出則無敵國外患者,國恆亡。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。」1 。當然,你說這是精神自慰也不為錯。
創作者 井上雄彥 卻在他的漫畫 浪人劍客 裡回答了我的問題。創業就是讓自己踏上一場修行之旅,而唯有在經歷各種磨難後才能練就我們的心,在各種各樣的衝擊中學著用平常心看待一切,而漸漸發現也只有在這種心態下,你才發揮得最好,在當下作最好的決定,有最好的表現。而只有經歷過種種,從不斷的自我反思中,更深刻的瞭解自己,見自己,見天地,見眾生。
人通常都要經歷苦難後才對人生有深刻的反省,認識及自我理解。創業就是這樣的一條路。
不過道理這樣說很悶,未親身經歷過的也未必能明白箇中感受。細閱井上老師的浪人劍客,裡面也在講述這樣的一場修行之旅。我其實不想幫井上老師賣廣告,但他把人生修行及成長之路描畫得實在太好。
故事是以吉川英治的小說 “宮本武藏:劍與禪” 為藍本,但井上改編之多,我認為已成了他自己的作品。描述日本劍客宮本武藏的求劍成長之路。其實宮本武藏 其真人歷史 史料不多,所以閱讀時不用太當真這是否他本人的心路歷程,就當是作者想透過這人物表達的信息。
在此分享當中讓我最有共鳴的幾幕吧。
武藏為了成長,不斷去挑戰各地劍客,直到他遇到另一位槍 (長槍) 術天才,寶藏院的胤舜。宮本第一次和他比武差點丟掉性命。胤舜使他感到了死亡,打不過時,他本能的逃跑了。後來胤舜的師父胤榮救了他,但只是手裡拿著長槍面對他,已使武藏感到那次比武失敗接近死亡的恐懼,不敢面對,也面對不了。
在我創業的過程,曾有一段時間真的在考慮是否結束就算了,那對我來說幾乎就是死亡,我也不敢面對,很害怕,內心很惶恐。
最後,武藏還是未有把握如何能戰勝胤舜,但亦已約好了下次比武的日期。他最終接受,可能這真的是他人生最後一場比武。可心念一轉,他悟到雖然可能要輸,要死,但能死在這麼強大的對手上,也不枉此生,反而感恩一路走來有這麼多人對他的幫助及教導。當他接受了自己可能會死的結果後,反而人看開了,心平靜了,比武時能正視胤舜的槍。
其實,初創企業結束根本就是常態,我難道就不能接受我的初創項目要結束嗎?當我能接受這家初創項目也可能在 3個月後,6個月後要結束時,我反而學會平靜的想問題,感恩一路走來我受到身邊人們對項目的支持及教導。亦知道因為項目會結束,初創會死,我才會珍惜它所生。原來死的存在,使生變得有意義。死,成就了生。
第二幕讓我有所領悟的是武藏與吉岡 70門人對決。當武藏以為解決掉 70人,要離開戰場時,其中一名門人植田良平原來還有一絲氣息,他自知只能向武藏背部作最後一次攻擊,然後就要斷氣。武藏現已負傷,也沒留神,所以他如斬擊得精準,是可以把武藏擊殺,完成此戰他們的 目標。井上為這一段起了個標題 - 僅此一刀。
假如這是你人生最後的一刀,成也敗也,全在這一刀上,你會怎麼斬?你押上所有,就是為了現在這個機會。這時刻到了,你也意識到了,那你會怎麼斬?這是我當初的感悟。所以我常問自己,如果這事你只能作一次,是你的 “僅此一刀”,你會怎樣作?
從禪的角度來說,你仍是以平常心來斬這一刀。縱然知道這一刀是你的一切,你還是以平常心的去斬。儒家說盡人事而知天命,也是這個道理。在創業的起伏中,以平常心去過,是最大的修為。
第三幕,不能說是一幕,是一整段篇章。是說武藏在村子裡幫忙疏通水道及開墾農田。後來來了兩名細川家的家臣想請武藏回去仕官。武藏就是不願意,就是要先把農田開墾好才走。他們問為什麼?武藏本是武士,在村子耕作根本不是他的份內事,為何要堅持著去做?他看著天空,緩緩道出 “因為我不爽”。他定意要把這村莊的河道及農田弄好,讓村民們明年能從這田裡有所收獲。而他就堅持著要這樣做。不因名利,只因他認定這是他要作的事,這是他的路。旁人不明白武藏為何要堅持,但這都不重要,這是他的路。
我覺得這一段很好闡述了為何創業這麼艱難,有人仍然選擇去做。到最後,這答案可能只有自己理解,旁人可能都不明白,也不需要明白,這就是你的人生之道。